精彩小说尽在高砂小说!手机版

高砂小说 > > 《黄河骨笛》陈砚秋王建国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《黄河骨笛》全集阅读

《黄河骨笛》陈砚秋王建国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《黄河骨笛》全集阅读

知州府的钱小美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由陈砚秋王建国担任主角的都市,书名:《黄河骨笛》,本文篇幅长,节奏不快,喜欢的书友放心入,精彩内容:建筑设计师陈砚秋为寻家族秘传的 “河伯鼎” 开启探险, 融入了黄河古道的神秘传说、地理特色与危机!!!

主角:陈砚秋,王建国   更新:2025-11-05 07:14:11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“水... 水里有东西!”

陈砚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远处的河面上泛起一道巨大的水纹,水纹中心有一个黑色的影子,正在快速向渡船靠近。

她突然想起棺木上的鱼妇图案,还有那双浑浊的黄色眼睛。

“快开船!”

陈砚秋把青铜鼎和骨笛塞进船舱,帮着王建国划桨。

渡船在黄河里摇摇晃晃,身后的水纹越来越近,她甚至能听到水面下传来的低沉的呜咽声,像无数人在水里哭泣。

就在渡船快要靠岸时,那个黑色的影子突然冲出水面。

那是一条十几米长的大鱼,浑身覆盖着青黑色的鳞片,头部却长着一张人的脸 —— 和棺木上刻着的鱼妇一模一样。

鱼妇的眼睛盯着船舱里的青铜鼎,发出一声尖锐的嘶鸣。

黄河水突然掀起巨浪,将渡船掀得倾斜起来。

陈砚秋紧紧抱着骨笛,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一句话:“骨笛鸣,河伯醒,鱼妇泣,故道平。”

她把骨笛放到嘴边,轻轻吹响。

悠扬的笛声在黄河上空回荡,鱼妇的动作突然停住,它看着陈砚秋,眼睛里的浑浊渐渐褪去,露出一丝悲伤。

紧接着,它缓缓沉入水中,河面上的巨浪也渐渐平息下来。

王建国瘫坐在船板上,大口喘着气:“姑娘,你手里那笛子... 是啥东西?”

陈砚秋看着手里的骨笛,笛身上的鱼纹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。

她想起爷爷说过的话,黄河里藏着远古的秘密,而这些秘密,或许就藏在这枚骨笛和青铜鼎里。

“我不知道。”

陈砚秋轻轻抚摸着骨笛,“但我知道,爷爷的失踪,一定和这些东西有关。”

当天下午,陈砚秋把青铜鼎送到了兰考县文物局。

文物局的专家看到鼎身上的 “河伯鼎” 三个字时,激动得手都在发抖。

“这... 这是夏朝的文物!”

专家指着鼎身上的鱼纹,“你看这鱼纹,和我们之前在兰考出土的夏朝陶片上的图案一模一样!”

陈砚秋把爷爷的日记和青铜符牌交给专家,专家翻阅日记时,突然停在某一页,指着上面的字迹说:“这页提到的‘鱼妇纹棺’,我们三年前在东坝头古渡口的水下确实发现过,但当时因为水流太急,没能进行发掘。”

“那我爷爷... 他会不会还活着?”

陈砚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。

专家沉默了片刻,说:“三年前的水下环境非常复杂,而且那片区域经常发生塌方,陈教授他... 恐怕凶多吉少。

不过,既然你找到了河伯鼎和骨笛,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陈教授失踪的线索。”

当天晚上,陈砚秋在王建国的土坯房里研究骨笛。

她发现骨笛的内壁刻着一些细小的符号,这些符号和青铜符牌上的古篆有些相似。

她拿出爷爷的日记,试图将符号和日记里的字迹对比,突然发现日记最后一页的墨团里,隐隐约约能看到几个符号,和骨笛内壁的符号一模一样。

“这些符号... 会不会是一种地图?”

陈砚秋自言自语。

她把符号画在纸上,试图将它们连接起来,发现这些符号竟然组成了一条蜿蜒的线路,起点是东坝头古渡口,终点则指向黄河上游的龙门峡谷。

就在这时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。

陈砚秋警惕地拿起骨笛,走到门口问:“谁?”

“陈小姐,我是市文物局的李科长,有重要的事情找你。”

门外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。

陈砚秋打开门,看到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,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。

李科长走进屋里,看到桌上的符号图纸,眼睛突然亮了起来。

“陈小姐,你这图纸... 是从哪里来的?”

“是从骨笛内壁的符号画下来的。”

陈砚秋疑惑地看着他,“怎么了?”

李科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,递给陈砚秋:“你看这张照片,这是我们上个月在龙门峡谷发现的一处远古遗址,遗址的石壁上刻着和你图纸上一模一样的符号。”

陈砚秋看着照片里的石壁,上面的符号果然和她画的一模一样。

她突然意识到,爷爷当年的探险路线,或许就是从东坝头古渡口到龙门峡谷,而河伯鼎和骨笛,只是解开黄河秘密的第一步。

“李科长,你找我有什么事?”

“我们准备组织一支考古队,下个月去龙门峡谷进行发掘。”

李科长看着陈砚秋,“我知道你是陈敬之教授的孙女,而且你又找到了河伯鼎和骨笛,所以想邀请你加入我们的考古队。”

陈砚秋看着桌上的符号图纸,又想起爷爷失踪前的电话,她知道,这或许是找到爷爷失踪真相的唯一机会。

“我加入。”

李科长露出了笑容:“太好了!

我们考古队还有两位专家,一位是研究古文字的张教授,另一位是水下考古专家赵博士,明天我带你去见他们。”

第二天,陈砚秋在兰考县文物局见到了张教授和赵博士。

张教授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,戴着一副老花镜,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古文字词典;赵博士则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,穿着干练的运动服,腰间挂着潜水设备。

“陈小姐,你手里的骨笛可是个宝贝啊。”

张教授接过骨笛,仔细观察着内壁的符号,“这些符号是夏朝的文字,我初步翻译了一下,上面写着‘河伯鼎,镇水患,骨笛鸣,通天地’。”

“这么说,河伯鼎真的能治理黄河的水患?”

陈砚秋惊讶地问。

“传说中是这样的。”

张教授放下骨笛,“夏朝的时候,黄河经常泛滥,大禹治水时,铸造了河伯鼎,将黄河里的水怪镇压在鼎下,从此黄河才太平了下来。

后来夏朝灭亡,河伯鼎也失踪了,没想到竟然藏在东坝头古渡口的沉船里。”

赵博士则拿着陈砚秋画的符号图纸,指着上面的线路说:“这条线路从东坝头古渡口到龙门峡谷,中间经过三个古渡口,每个古渡口都有一个标记,看起来像是远古时期的祭祀遗址。”

“祭祀遗址?”

“对。”

赵博士点点头,“黄河流域的远古先民非常崇拜河神,他们会在黄河边建造祭祀遗址,用祭祀的方式祈求河神保佑。

我怀疑,这条线路上的祭祀遗址,可能和河伯鼎的祭祀仪式有关。”

陈砚秋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提到的 “鱼妇”,她问:“张教授,你知道‘鱼妇’吗?

就是一半是人一半是鱼的神。”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