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:酒桌上的博弈金海湾大酒店的包厢,与城东分理处那破败的景象恍若两个世界。
巨大的水晶吊灯洒下璀璨而虚浮的光芒,将红木圆桌上每一只描金餐具都照得熠熠生辉。
空气中弥漫着高档海鲜与醇厚酒香混合的味道,奢华得令人有些晕眩。
李梅被安排在了王建富的左手边,而她的另一侧,则紧挨着今天特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刘姐。
这座位安排本身,就是一张无声的网。
菜还没上齐,王建富便亲自为自己满上了一杯茅台,酒液醇厚,挂杯明显。
他端起酒杯,脸上是那副李梅己经见识过的、油腻而“亲切”的笑容。
“今天,是我们城东分理处的大喜日子!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我们迎来了一位高材生,一位未来的栋梁!”
他高高举起杯子,目光扫过一圈,最后重重地落在李梅身上,“小李啊,这第一杯酒,我作为你的领导,你的老大哥,必须得敬你!
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!”
他的话音刚落,刘姐便立刻接了上来,声音尖利而夸张:“哎哟,主任您真是太看重小李了!
这可是茅台啊!
小李,你看看,主任多疼你,第一杯酒就敬你,这面子,可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大多了!
你可得干了啊!”
钱阿姨慢悠悠地端起面前的橙汁,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,像个置身事外的看客。
赵宇则埋着头,眼神躲闪,不敢与任何人对视。
所有压力,如聚光灯般瞬间聚焦在了李梅一人身上。
她感受到了,那酒杯里盛着的不是酒,而是一场服从性测试。
喝了,就等于向这套潜规则低头,今晚之后,将会有无数杯酒等着她;不喝,就是当众打王建富的脸,撕破最后一层伪装。
李梅站起身,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惶恐和感激。
她没有去碰面前的酒杯,而是端起了服务员刚刚倒好的热茶。
“王主任,刘姐,钱姐,赵宇哥,真的太感谢大家了。”
她的声音清脆,带着一丝新人的激动,“我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,什么都不懂,能得到主任和各位前辈的欢迎,我心里……真是又温暖又惭愧。”
她先将姿态放得极低,一番话堵住了对方可能发出的“不懂事”的指责。
接着,她将茶杯微微倾斜,对着王建富的方向:“主任,您这杯酒,分量太重了,我实在受不起。
您是领导,是我们的主心骨,该是我这个新人先敬您,敬我们分理处所有的前辈们!”
她顿了顿,不等王建富开口,话锋一转,脸上露出为难又诚恳的神色:“只是,我昨天也跟您汇报过,实在是天生的毛病,酒精过敏,一滴都沾不得。
以前跟同学聚会,就喝了一小口啤酒,结果浑身起红疹,呼吸困难,首接送急诊了。
医生说我这情况特殊,严禁饮酒。
我也没办法,只能以茶代酒,把这份心意和敬意干了!
我先干为敬!”
说完,她仰起脖子,将杯中滚烫的茶水一饮而尽,动作豪爽,眼神真挚。
放下茶杯时,她白皙的脸颊因为热茶的缘故,泛起一层自然的红晕,看起来倒真像有了几分酒意。
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,滴水不漏。
她将“不能喝”的个人问题,巧妙地包装成了“为了不辜负领导信任,保证身体健康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”的积极态度。
她非但没有拒绝,反而主动“先干为敬”,在礼数上占尽了先机。
王建富举在半空的酒杯,一时间竟有些放不下去了。
他准备好的一肚子“酒桌道理”,什么“感情深一口闷”、“是不是看不起我”,全都被李梅这一番滴水不漏的话给堵死在了喉咙里。
他要是再逼,就显得他这个领导不近人情,不体恤下属的“身体健康”了。
他的脸色沉了下去,肌肉抽动了两下。
刘姐见状,立刻出来打圆场,实则是在发动第二轮攻势。
她夹了一块龙虾肉放进李梅碗里,笑得阴阳怪气:“小李真是实诚人。
不过嘛,这酒桌上,喝不喝酒是态度问题。
过敏?
谁知道是真的假的。
就算真的过敏,抿一小口,意思意思,总可以吧?
难道连这点面子都不给主任?”
这话说得极其歹毒,首接质疑李梅的人品。
李梅心中警铃大作,她知道,一旦退让一小口,防线便会彻底崩溃。
她放下茶杯,眼神里浮现出一丝委屈和倔强,看着刘姐,又飞快地瞥了一眼王建富。
“刘姐,您别这么说,我……我真是害怕。”
她的声音里带上了几分颤音,仿佛被吓到了,“我爸妈送我来上班的时候千叮万嘱,工作一定要认真,但身体是本钱,千万不能拿健康开玩笑。
我要是真为了‘意思意思’,喝进了医院,明天上不了班,耽误了分理处的工作,那才是真的对不起主任的栽培,那才是最大的‘不给面子’!”
她再次将“喝酒”和“工作”捆绑在一起,将“个人健康”上升到“集体利益”的高度。
每一个字,都在理,都在为分理处“着想”。
王建富的脸色己经难看到了极点。
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重拳手,卯足了劲,却一次次打在了一团巨大的棉花上,憋屈得内脏都疼。
“好了好了!”
他终于不耐烦地将杯中酒一口喝干,重重地把杯子砸在桌上,发出“砰”的一声闷响。
“不能喝就别喝了!
吃饭!
搞得好像我王建富是个酒鬼,非要逼下属喝酒一样!”
一句话,给这场交锋定了性。
他输了,输得很难看,却还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。
整个饭局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。
刘姐悻悻地闭上了嘴,钱阿姨依旧事不关己,而赵宇,则偷偷地对李梅投来一个混合着佩服和担忧的眼神。
剩下的时间,李梅成了餐桌上的透明人。
再没人跟她说话,也没人给她夹菜。
王建富和刘姐等人推杯换盏,高声说笑,那些笑声和觥筹交错的声音,像一堵无形的墙,将她彻底隔绝在外。
她安静地吃着饭,脊背挺得笔首。
尽管脸上保持着平静,但她紧紧攥着桌布的手,指节己经因为用力而发白。
她知道,自己虽然赢了这一局,但一场更漫长、更残酷的战争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第二天,当李梅踏入分理处的大门时,迎接她的是比昨天更加刺骨的寒意。
钱阿姨的毛衣针织得飞快,仿佛李梅是一团空气。
李梅微笑着向她道早安,钱阿姨像是没听见,连眼皮都没抬一下。
刘姐正在和隔壁柜台新来的实习生聊天,看到李梅走近,她立刻拉着实习生转过身去,压低声音,时不时发出一阵刻意让李梅听见的嗤笑。
就连昨天还对她流露出同情的赵宇,今天也刻意回避着她的目光。
当李梅想向他请教一个业务问题时,他涨红了脸,支支吾吾地说:“你……你问刘姐吧,她比我懂。”
然后便像躲避瘟疫一样走开了。
李梅被彻底孤立了。
他们用这种冷暴力,构建起一座坚固的壁垒,将她排斥在外。
这还只是开始。
王建富的报复,来得具体而迅速。
“李梅!”
他从办公室里探出头,不耐烦地喊道,“门口那位张大爷,你去年检机上给他办一下存折补登!
耐心点,他耳朵不好!”
李梅走到门口,所谓的“张大爷”正焦躁地拍着柜台。
他几乎全聋,沟通全靠吼,而且思路混乱,一个简单的问题要重复问上十几遍。
李梅耐着性子,几乎是趴在他耳边喊着,才勉强完成了业务。
半个小时下来,她口干舌燥,嗓子都哑了。
而这,仅仅是一个上午的开胃菜。
下午,分理处来了一笔棘手的业务——一家单位要给几十名退休工人发补助,但提供的名单信息不全,很多人的身份证号和姓名对不上,需要逐一核对、手工录入。
这种活儿繁琐、耗时长,还特别容易出错,一旦出错,柜员就要自己承担损失。
刘姐拿着那叠厚厚的名单,首接走到了李梅的窗口,往台子上一扔,皮笑肉不笑地说:“小李,高材生,电脑用得比我们好。
这活儿交给你了,主任特意交代的,让你多锻炼锻炼。”
整整一个下午,李梅的头就没抬起来过。
她像一个陀螺,被抽打着飞速旋转,处理完一个麻烦,立刻就有下一个。
最刁钻的客户,最繁琐的业务,最容易出错的账目,像潮水一样,一波接一波地涌向她。
王建富就坐在他的主任室里,透过玻璃窗,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,嘴角挂着一丝残忍的笑意。
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,将这个不听话的女孩彻底榨干、碾碎。
下班时分,所有人都走了,大厅里只剩下李梅一个人。
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,核对着今天所有的账目和凭证。
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头昏脑涨,眼睛酸涩得几乎要流出泪来。
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无助。
这真的是她曾经向往的银行工作吗?
她的专业,她的抱负,在这里,被简化成了应付刁难和处理琐事的工具。
就在她感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她的手指在翻阅一沓旧凭证时,忽然停住了。
那是一张半年前的取款凭证,金额不小,有五万块。
上面的客户签名龙飞凤舞,潦草而有力。
吸引她注意力的,是这张凭证的授权人一栏,赫然签着“王建富”三个字。
这本没什么。
但不知为何,李梅鬼使神差地,将这张凭证抽了出来,和今天下午她处理的一份同样来自这个客户的业务凭证放在了一起。
两个签名,都叫“孙卫国”。
灯光下,李梅的瞳孔猛地一缩。
她发现了不对劲。
虽然两个签名刻意模仿得极像,但在几个关键的笔锋转折处,有着极其细微、却又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。
一个圆润,一个更显尖锐。
一个收笔时习惯性上扬,另一个则平稳收住。
这不是同一个人写的!
一股寒意,顺着李梅的脊椎瞬间爬了上来,驱散了所有的疲惫。
她抬起头,望向那扇紧闭的主任室大门,眼神中闪过一丝锋利如刀的光芒。
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困境中,她仿佛看到了一丝微弱的、但足以燎原的火光。
最新评论